【情緒健康】調查指市民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 保持實體社交者精神健康較佳
發布時間: 2021/10/26 17:04
最後更新: 2021/10/26 17:10
多個復康組織及公營機構於每年10月合辦「精神健康月」,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公眾教育及推廣活動,向市民宣揚精神健康的信息,而「2021精神健康月」籌備委員會的研究工作小組連續十年進行「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」,了解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況,期望喚起更多人關注精神健康。結果顯示市民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不合格,有48.03分,但比去年高約3分,又發現有3分1受訪者表示疫情對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。
籌委會研究工作小組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,於2021年7月5日至9日、12日至14日以電話訪問形式訪問1,028名1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,以了解個人環境及人際關係、以及2019冠狀病毒疫情對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有多大負面影響,亦會探究受訪者的焦慮及抑鬱狀況,以及疫情下的生活及社交狀況。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五項身心健康指標,研究工作小組將身心健康指標分數調整為由最低的0分至滿分100分。而有學術研究指出,若精神健康指數低於52分,即個人的精神健康狀況處於不合格水平,介乎52至68分之間為可接受水平,72分或以上即表示精神健康狀況良好。
調查結果顯示,2021年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的平均分為48.03分(標準差為20.05),比去年的調查結果(指數平均分為45.12分)較好。今年半數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(53%),32%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狀況處於可接受水平,15%受訪者的精神健康良好。
調查亦問及受訪者各個生活範疇對其精神健康的影響,近4成學生受訪者指出學業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/頗負面的影響,3分1的在職受訪者認為工作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/頗負面的影響。另一方面,較少受訪者認為子女、家庭、居住環境和人際關係對其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/頗負面的影響。而認為個人前途、身體狀況及財政狀況對自己精神健康有非常負面/頗負面的影響的受訪者分別佔23%、22.1%及20.1%。
與去年的調查結果比較,除了財政狀況外,各個生活範疇對受訪者精神健康有多大負面影響大致相若。此外,呈焦慮症徵狀及憂鬱症徵狀的受訪者比例,分別佔23.5%及18.6%,與去年比較亦是相若。3分1受訪者指出,疫情對其精神健康造成非常大/頗大影響,與去年的調查結果相比,比例有所下降。
逾6成受訪者表示,若疫情對其精神情緒問題有影響,會向專業人士求助,當中近7成表示會向醫生求助,至於向社工、臨床心理學家、輔導員、護士及其他專業人士求助比例分別為19.5%、14.4%、11.4%、8.3%及2.2%。
疫情下市民的生活迎來不少改變,近3成受訪者傾向不會親身到商舖購物或餐廳用膳,而選擇網上購物或外賣。77.4%受訪者指自己會經常或有時透過電話、視訊、短訊或社交媒體與非同住親友聯繫,而經常或有時與非同住親友見面、參加小型社交聚會、探訪長者、患病或年幼的非同住親友分佔44.8%、43.4%及36.9%,值得留意的是,經常或有時進行上述4種社交活動的受訪者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較高,但只有屬於實體接觸的社交活動與個人精神健康顯著地呈正面關係。
小組建議,市民在安全及已採取適當防疫措施下與親友會面、保持聯繫,有助改善精神健康;又建議政府當局定期進行大型全港市民精神健康調查,以了解不同群組的精神健康狀況,制定以實證資料為基礎的精神健康政策,減少資源錯配;學校亦應為老師和學校社工提供培訓,以盡早識別需要情緒支援的學生,訂定合適和有效的策略協助學生減輕壓力,幫助他們增強抗逆能力及適應技巧。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責任編輯:洪芷晴